世界快看点丨1月份中证转债指数上涨4.23% 四因素发酵市场机会可期
进入2023年,在权益市场整体上行背景下,可转债产品市场迎来“小阳春”。中证转债指数1月份上升4.23%至409.28点,创2021年11月份以来单月涨幅新高。多机构认为,可转债市场后市仍有上行机会。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梳理发现,业界普遍认为有四方面因素正在发酵,或将积极影响可转债市场后期走势。
(资料图)
一是流动性保持充裕。
历年春节结束后,节前投放的逆回购资金到期会回笼大量的流动性。然而,1月31日,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人民银行开展了4710亿元逆回购操作,这是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后,央行连续第四个工作日进行大额的公开市场操作,从中可以看出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决心。
从外部环境看,美东时间本周三下午,美联储将公布1月份联邦利率决议。市场目前已经预计美联储将宣布加息25个基点,相较于去年的加息幅度明显收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放缓而人民币汇率企稳,我国后续宽货币空间相对充足。
二是投资者配置热情较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存量可转债共486只,余额为8405.08亿元。1月31日,转股溢价率为43.94%,处于2018年至今的较高水平;且全市场平均转股溢价率走阔,29个可转债覆盖行业中仅7个行业转股溢价率收敛。
东北证券认为,少数行业转股溢价率收敛,表明可转债市场配置情绪积极向好。
三是正股走势的向上拉动作用明显。
市场现存486只可转债对应正股共有477只,1月份共有425只实现了区间上涨,占比近九成,嵘泰股份、拓尔思、大元泵业等9只个股累计上涨超30%。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的上涨,是在外资看好中国核心资产的背景下,引发北上资金大量涌入而主导的行情。1月31日,北向资金净买入101.44亿元,这是连续第十五个交易日呈净买入,月内累计净买入达1412.90亿元,单月净买入额创陆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沪深两市成交额较节前也有了明显提升,1月30日突破1万亿元,31日也突破了9000亿元。
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续内资是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内外资接力效应会更加明显。当前正股市场趋势已经走向右侧,资金看涨热情高涨,在预期趋于一致的背景下,成长板块有望迎来较好表现,这一特征与可转债标的结构更为匹配。
四是可转债标的受行业景气度加持明显。
汽车行业方面,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可能超出预期,板块存在修复机会。1月28日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新能源零售在36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8%,渗透率约26.5%。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车2023年仍然有税费政策支持,销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根据乘联会预测,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
据记者统计,汽车板块可转债数量众多,涵盖产业链各环节,涉及4680电池、一体化压铸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
光伏产业链方面,国家能源局于2023年1月18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于2021年,2022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所提高。据统计,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全年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
国联证券固收团队表示,在“碳中和”目标和上游价格调整的影响下,光伏行业发展强劲。可重点关注下游切片和辅料赛道,例如高测转债,福莱转债和福22转债。
开源证券认为,对于2023年股市,大盘受益于内需回升,确定性较强;同时,2023年可转债或将较为全面的上行。
明明认为,A股春季行情大概率延续。映射到可转债市场,近期可继续博弈春季躁动,优先选择正股支撑力强、其他因素扰动弱的弹性标的。
国信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权益市场将回归景气投资,此轮外资流入偏好变化由传统板块转向成长赛道。相对应的,在可转债市场方面,可关注景气延续的高端制造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