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过多与盲目生产
(资料图片)
非常时期,集装箱过多,成批量地堆积在港口,却没有东西可以装,等于闲置了。外贸不景气,造成集装箱的过剩。可是,在前几年集装箱并不多,随着往外贸订单的增加,集装箱需求越来越大,生产集装箱的企业就开始大批量生产,以至于造成了过剩。
虽然这只是一种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但终究造成一定的浪费。要是在集装箱生产的时候,有效控制产量,就不会造成大批量的闲置。可是,当时人们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在2020年的时候,某港口的集装箱只有九千多个,不到两年,增到两万多个,到现在,大部分都闲置起来。也就是说,从2020年开始,外贸订单就增多了,集装箱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外贸的需要,就要加大生产力度,多生产集装箱。按理说,没有什么毛病,也不会造成浪费,只会满足更多的外贸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生产。这不正是市场经济的供需所在吗?
当然不是如此简单,有需求就有生产,但生产和需求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而不是随便盲目生产,以满足临时需求。可是,当时谁也不知道会发展到现在的地步,都认为外贸订单会逐年增加,而集装箱生产也会越来越多,当然不会有什么变故了。当年高歌猛进的日本房地产也是如此,只是东京的房地产价格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我们的房地产也经历了迅速增长的时期,到现在已经平稳,甚至有些降价了。只不过,库存量巨大,仍然无法完全清库存。那么,盲目生产和需求之间就没有平衡的支点了吗?
当然有,只是平衡的支点并未出现,而是出现了很大的倾斜。市场经济不是盲目的,应该有计划经济的一些宏观调控,不能让市场盲目生产,以免产生产品过剩现象,造成巨大的浪费。但是,宏观调控并不是很及时,也不是完全搞市场调研之后做出决定,却总是放任生产,以满足当前的需要。可是,谁也无法预料市场以后的走向,毕竟有政策干扰,有市场需求干扰,有文化干扰,有资本干扰等,什么商品以后会紧俏,什么商品以后会没人买,不是资本家说了算的,也不是管理者说了算的。也就是说,市场具备一定的盲目性,并不会消费所有的东西。可能一段时间之内,某几种商品卖得比较好,而另一段时间之内,别的商品卖得比较好。当一两种商品卖得比较好的时候,就会出现商品紧缺的问题,毕竟人们蜂拥而至,要抢先购买。而商品的市场占有量是一定的,必须提高价格,限制人们消费。要是人们还是购买,资本家就会看到里面的巨大利润,扩大再生产,生产出很多这样的商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很多资本投入进来,盲目扩大再生产,会导致库存量增大,而市场的消化能力有限,当这样的商品在市场饱和之后,人们就不会购买了,会造成厂商生产过剩的危机。
空调紧俏的时候,很多厂家都生产空调,到了空调市场饱和之后,好几家空调生产厂商都倒闭了,只是库存量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卖不出去,也就只能倒闭了。手机生产厂商也是如此,在智能机生产的市场,很多智能手机品牌都出现了,纷纷搞促销,价格拉低下来。可是,等到市场占有量饱和之后,智能手机生产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竞争之后,只留下了几家智能手机品牌,其余的早就不干了。房地产生产也是如此,当人们买不起或者买了的不再买的时候,库存量就相当严重了。好多房地产企业都倒闭了,而留下来的居然欠几万亿的贷款还不上。牛奶生产也是如此,当市场占有量饱和的时候,好几家牛奶生产企业都倒闭了,仅有的也出现了奶农倒奶事件,虽然不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过剩,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虽然政府方面不能过多干预市场,但做一个整体调控,做一个大数据预测还是可以做到的。要是放任资本投资,只是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只看到眼前的需求,而没有长远的规划,就会造成相对过剩的问题,而且不是一个行业会出现相对过剩,很多行业都会出现相对过剩现象。如此一来,政策调控就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多考察市场,要实事求是,站在现实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不能制定一个政策之后,就有资本要投机,最终弄成了相对过剩。
诚然,集装箱过剩的问题并不是人们能够预测的,可是经济发展周期是可以预测的,有高峰就有低谷,虽然带有很多突发性,但完全可以做一些市场调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调整产量,也不至于产生大量集装箱过剩的问题。或许,未来随着外贸订单的增多,过剩的集装箱能被利用起来,而其他的生产过剩也能够被有效调整吧。到那时,盲目生产会变得少一些,也会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