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港的前世今生
自由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经济区域,是自由区的初始形态。自由港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腓尼基时代。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全盛时期控制着整个地中海的贸易。为了便于通商,腓尼基人开放了地中海的部分港口作为自由港,允许各国商船在港区内自由航行,商品可以自由进出。16世纪中叶,在意大利西北部的热那亚湾地区设立有雷格亨自由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港。此后的两个多世纪,欧洲的一些港口城市,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威尼斯,德国的汉堡、不莱梅,丹麦的哥本哈根以及法国的敦刻尔克等,都宣布成为自由港或自由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由区
1973年5月,海关合作理事会(世界海关组织的前身)成员国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公约》(全称为“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其中对自由区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解释: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税费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免于实施一般的海关监管制度。据此可知,自由区就是一种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域,只有将货物运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才需缴纳关税。
早期的自由港多为海港型或河港型,通常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港口条件,是国际交通要道的重要节点。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航空型自由港开始出现,如爱尔兰的香农和荷兰的斯希普霍尔,都是世界著名的航空型自由港。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自由港和2000多个与自由港有相似内涵和功能的特殊经济自由区,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中国香港、新加坡港、德国汉堡港及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等。那么,自由港又是如何分类的呢?
从功能上看,自由港主要有四大类型,分别是转口贸易型自由港、工商型自由港、旅游购物型自由港及综合型自由港。
转口贸易型自由港的面积相对较小,只包括港口及港区内的部分区域,德国的汉堡港与英国的利物浦港就是典型的转口贸易型自由港。在港区内,不允许任何工作人员居住生活,不准经营零售等消费性商业活动,其主要功能是物流的分拨与转口贸易。因此,转口贸易型自由港往往设在地理位置重要,且具有较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周边市场的地区。
巴西马瑙斯自由港
工商型自由港主要分布在南美、非洲及东欧等地,巴西的马瑙斯自由港和罗马尼亚的苏利纳自由港就是典型的工商型自由港。1967年,巴西政府决定在马瑙斯自由港的基础上建设自由贸易区。马瑙斯自由港地处亚马孙河中游,不仅地理位置十分优渥,而且在港区内拥有自由贸易区、自由工业区及自由农业区等,工商业较为发达。罗马尼亚的苏利纳自由港设立于186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关闭,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又重新开设。苏利纳自由港位于黑海入海口,该自由港不仅允许进出的货物免税,而且允许外商在港内从事加工、生产、销售、包装、修理等一般业务。
旅游购物型自由港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地区,以委内瑞拉的玛格丽塔自由港和哥伦比亚的圣安德烈斯自由港为代表。1974年,位于加勒比海南部的委内瑞拉玛格丽塔港被辟为自由港。该自由港规定,除少数管制型商品外,国际市场上所售商品均可进口。除了一般贸易外,该自由港还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吸引世界各国游客来此购物消费。圣安德烈斯自由港是哥伦比亚最大的自由港,位于加勒比海西部。该自由港成立于1959年,主要以购物旅游为主。圣安德烈斯岛气候宜人,拥有诸多天然海水浴场和名胜古迹,可以供游客疗养、休假、游玩;再加上港区内的商品颇为廉价,由此成为旅游观光者的购物天堂。
综合型自由港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最具代表性。早在1841年6月,香港就被辟为自由港,此后逐步成长为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腾飞。借助国际有利因素,香港迅速转型为工商型自由港,并大力发展金融、旅游、国际远洋航运等业务,并逐步成为综合型自由港。
1819年,英国殖民者宣布新加坡为自由港。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继续实施自由港政策,使新加坡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如今,新加坡自由港已成为拥有众多出口加工区及科学工业园区的综合型自由港。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3.8B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关键词: